慈利土家过赶年
慈利土家过赶年,是土家族特有的一个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过赶年”是土家族的一个特殊节日,即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在农历月大时,土家族在腊月二十九日过大年;而在月小时,则在腊月二十八日过大年。这一习俗的起源,主流说法是:在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7年),因朝廷急调土司地区土兵赴苏淞协剿倭寇,为了让这些即将离开家乡、开赴前线的土家官兵能够过年再走,各路土司王决定提前过年。后来,为了纪念这一有意义的日子,土家族每逢过年都提前一天,逐渐形成了这一习俗。
临近腊月,过年的氛围渐渐浓了起来,忙碌了一年的土家人从置办年货开始,便将过年一步步地推向了高潮。杀年猪、推豆腐、熬糖、扫掸尘、贴对联、置办年夜饭等为过年做准备的活动一件件弄得红红火火。
自我打记事起,吃团年饭就感觉是一件既严肃、又神秘的事情。土家族过赶年的团年饭特别讲究,一般在腊月二十九上午就开始准备,先把猪脑壳从火坑上取下来,背到菩萨那里去拜一拜,然后背回来烧毛、洗干净,再整个放在大锅里煮熟。等猪脑壳煮熟了,家里长辈就会拆猪脑壳,就是把猪头肉与猪骨头分离整理好,这个时候小孩子们就围在旁边等着,吃猪尾巴,吃核桃肉。大年三十凌晨两三点钟,长辈们就会起床开始准备团年饭,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也会起床帮忙。大约5点至6点团年饭做好后,会先祭祀祖先,团年饭桌底下一定要有一大盆火,这个时候全家人就围坐在一起开吃了,一直吃到天亮,预示从黑暗走向光明,来年越来越兴旺,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在吃饭时,会关着自家大门,忌讳外人闯入,先吃饱的也要坐在座位上,一直等到所有人都吃饱放下筷子才起身,大家一起收拾碗筷,然后到火坑房里烤火。在腊月、春节期间,家里长辈们一般都会反复叮嘱:做菜的时候放醋不能说醋,要说“欢喜”;吃饭时不准泡汤;要说吃饱了,不能说“不吃了”……。
土家人还有很多节日习俗,祭灶神:在腊月二十四日,土家族人会进行祭祀灶神的活动,寓意祈求来年平安顺遂、丰衣足食。打糍粑:腊月二十八日,土家族人会进行打糍粑的活动,糍粑是土家族过年时的重要食品,用于招待客人或作为拜年礼物。送亮:在腊月三十(农历月小为二十九)白天,土家族人会前去祖坟为先人送亮(香烛纸钱),表示对祖先的缅怀和敬仰。守岁:在除夕之夜,土家族人会点燃家中所有房屋的灯,用大树蔸在火坑里烧着旺火“守岁”。出行:大年初一,土家族人会在天蒙蒙亮就起床,燃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开始……。
土家族过赶年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民族节日,也是土家族人一年一度的全家团聚和饮食传承。这一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是土家族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同时,过赶年也展示了土家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习俗,对研究土家族的历史与民俗具有文化价值。
{:8_395:}年纪大了,我是越来越怀旧了 过赶年也展示了土家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习俗,对研究土家族的历史与民俗具有文化价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