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到过张家界旅游过的游客都听说过毕兹卡这个词,一个带有浓浓民族风味儿,又与土家族人民紧密相连、源远流长的名字。
通过本地新闻媒体的报道,笔者听闻在慈利有个叫滕沙龙的80后大男孩,用自己学的雕塑专业,全心做一名传播毕兹卡土家族雕塑文化的创办人。近日,在一代大侠杜心武故居——慈利江垭镇岩板田村见到了他,此时,他正在为杜心武雕塑像进行精雕细琢,在与他的交谈中,感觉他有着新时代年轻人天马行空的鬼马思维和不拘一格的行事风格。
作品《一代大侠杜心武塑像》 2009年,滕沙龙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四处奔波寻求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在游离了十几个城市数次变换工作之后,他才恍然发现,原来某些工作并不是那么的适合自己,也并非是自己的梦中所想。
2012年,经过3年摸爬滚打后,滕沙龙终于在广州成立了自己的专业工作室。就这样,他与三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开始了艰辛而又难忘的创业之路。
刚开始,工作室的启动资金只有3万多元,而关于公司的发展方向,三个年轻小伙也没有明确的目标,简单的依靠模型雕塑来慢慢发展壮大,这期间,滕沙龙经常往来于慈利和广州之间。在一次偶然回家休假中,他发现自己的老家也逐渐成为旅游新景,似乎从中发现嗅到了商机,何不把雕塑与旅游结合,把具有张家界土家族特有的传统人文产品,淳朴民俗和绝美风景通过自己的雕塑工艺产品推广出去。
“张家界有好山好水,自然景观优势明显,但人文景观却相对落后,民俗风情还需要更多的产品去推广。如果将张家界的山水比作是一款很好的产品,那么,人文文化就是它最好的附加值,所以我想要做好张家界的文化产品包装,做出一款有浓郁土家特色、有慈利风格的产品给世人看。”他认真的向记者介绍道。
事实证明,他当时的这一想法是可取更是成功的。确定目标后,滕沙龙便开始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处寻找创作素材,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土家族民俗风情,他们在3年时间里陆陆续续走遍了张家界市大大小小土家族民居,有时借住在当地的土家老人家里,看他们如何进行劳作,捕捉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细节神态;与此同时寻找有关土家族风俗文化的书籍进一步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
作品《抢糍粑》 作品《土家行乐图》 2015年,滕沙龙成立的毕兹卡土家族雕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毕兹卡土家雕塑文化展厅落户在慈利县阳和土家族乡梨子坪村。当年便推出了多款土家族人物雕塑,获得了众多游客的好评和不俗的社会反响,浓缩毕兹卡文化内涵、形态各异的系列雕塑逐渐成为另一道风景。
滕沙龙说,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深入到百姓的实际生活中去,只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了,被大家接受了,才能传承的更久远。“你看一代大侠杜心武的这尊高为18.69米、宽为19.53米的塑像,倾注了我的全部心血,为了保持大侠的原貌,查阅了大侠多幅图片,从当初设计、塑像原材料、再到具体动工,都是亲历亲为,还专门聘请了广州美院的教授来参与制作,为大侠塑像从2015年12月动工,历时了一年多时间,需要说明的是,塑像的高度是按大侠的生辰年月日、宽度是寿终时间来确定的,此外,大侠还历经了明末、清末、新中国三个时期,故塑像前的台阶也是根据他的年龄设计成84级,”说起他怀着敬仰之情、为一大侠亲自精雕细琢的塑像,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喜悦之情也写在他的脸上。
在2016年中国湖南第七届旅游产业博览会上,他的雕塑作品获得铜奖 为更好的展示慈利传统土家文化,2016年1月,滕沙龙将公司迁到了慈利县众创空间。
说到未来的计划,他告诉笔者:“现在,公司已经慢慢步入正轨了,我们的雕塑产品也获得了大众的喜爱,下一步,我们计划让作品变得更加丰富和实用。比如制作有民族特色的衣服,制作背包,还有饰品、餐具等日用品,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端着有土家特色人物的碗吃饭时,心情会不会有另一番感受?”
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土家族装饰雕塑艺术保留了其独特的民族性,土家族装饰雕塑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实用性与装饰性一直深受人们喜爱。祝福这个80后小伙子,坚持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灵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毕兹卡土家族雕塑文化作品,与张家界绝美风景融为一体,搭乘全域旅游快车,把毕兹卡土家族传统雕塑文化传播得更远更远。
(来源:张家界新闻网 作者:黄岳云 代炯琼 吴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