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0832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邵阳新宁县副县长候选人冒名顶替学籍造假被扒出,或被严肃处理

[复制链接]
30832 1
037.jpg
  邵阳市新宁县拟任副县长学籍造假一事,被网友举报后查实。8月30日下午,邵阳市委组织部通报市委研究决定,取消冷立群副县长候选人提名资格,对其违纪违规行为依纪依规予以严肃处理,对档案审核把关不严启动追责程序进行追责。
  举报:拟任副县长曾窃取他人身份读书
  8月26日,邵阳网友蒋录明网上实名发帖《新宁县拟任副县长冷立群窃取他人录取通知书造假履历学》,举报冷立群恶意窃取他人录取通知书,学历造假,履历造假 :http://ts.voc.com.cn/question/view/379095.html )。网帖称“冷立群1992年入学邵阳农校(中专),当时他已18岁,实际上已高中毕业,因成绩太差,没有学校可上,而我的邵阳农校通知书是初中直考,当年的国家政策是没有高中生去考取中专的(俩者同级)。当年我都不知我被学校录取了,通知书和身份就被冷立群窃取了,1993年左右,我同乡同学告诉我学校有个人和我同名,以为只是同名,没有在意。哪知此人毕业后,立马改了名叫冷立群。同学告诉我,我才知道被人窃了身份。”
  蒋录明表示,“因该学校不是什么重点中学或大学,也就没有追究。最近看到湖南邵阳政府网站公布出拟任人居然有此人,气愤不已。经走访调查,此人小学,初、高中一直叫冷立群,就中专三年叫蒋录明。此事当年老师,同学都知,学籍档案都有。”
  结果:取消冷立群副县长候选人提名资格
  接到举报后,湖南日报社融媒体问政平台华声在线《投诉直通车》、新湖南《湘问》、湖南日报《来信》栏目第一时间介入并转交邵阳市委组织部。
  当日,邵阳市委组织部回应,已获悉对新宁县副县长候选人拟提名人选冷立群的网络举报,市委及市委组织部高度重视,已派调查组赶赴新宁县开展调查,如调查网帖举报内容属实,将依纪依规依法严肃处理。
  8月28日,邵阳市委宣布新宁县领导班子调整方案时,做出了中止冷立群副县长候选人人选提名程序的决定。
  8月30日上午,邵阳市委组织部通报,经初步查实,冷立群存在冒用他人初中学籍参加中专入学考试,被录用到原邵阳农校就读并获得中专学历,还存在档案填写不实和不如实向组织报告有关情况等问题。
  8月30日下午,邵阳市委组织部通报称,市委已取消冷立群副县长候选人提名资格,对其违纪违规行为依纪依规予以严肃处理,后续对档案审核把关不严启动追责程序进行追责。
  点评:
  “冷立群履历学籍造假”事件在网上曝光之后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当地市委及组织部面对网络举报没有视而不见,也没有施展“拖字诀”试图冷处理,更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先“辟谣”再说,而是积极予以受理、及时介入调查,体现出了良好的舆情素养。这样的态度和效率,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的原则,也赢得了网友的认可甚至掌声。市委、组织部主动出击,高效回应,极大压缩了事件发酵的时间,将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
(来源:华声在线)


上一篇:惊!男子吃西瓜不吐籽,引发急性阑尾炎疼得满地打滚
下一篇:慈利老山翁月饼,慈利本土月饼品牌的一张亮丽名片!

评论 1

网友  发表于 2016-10-22 19:52:51
该如何审视被逼出来的“顶替学籍”
发布:2016-07-01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20多年前的“顶替学籍”问题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教育主管部门、户籍管理机构、学校都有责任,让当事人个人担责,既不合理,更不现实。在追求平等、公正、法治的今天,不如把那场荒唐闹剧当做警钟,时刻提醒我们在制定政策时坚持平等,拒绝歧视,让每个人享有公平机会,别再逼着个体去钻制度缝隙。
  今年6月,一封实名举报信称,如今在江苏省灌南县担任公职的一对小夫妻,多年前曾冒用他人学籍考入大学。记者调查发现,当年顶替学籍参加高考并最终化名生活多年的人不在少数。有亲历者透露,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仅灌南一县,就至少有千余人顶替学籍参加高考。(6月19日《现代快报》)
  一看到顶替学籍,让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之前的“王娜娜事件”。不过,与顶替高考成绩不同的是,顶替学籍的当事人虽然用了其他辍学学生的学籍,仍然需要自己参加高考,通过自己的真本事考上大学。这种行为在今天看起来有些荒唐,但在20多年前的特殊历史环境下,却是不少急于跳农门的学生无奈的选择。
  上世纪80年代恢复高考后,因报名参考人数众多,但高招人数极为有限,许多地方都对往届生设置了限制性门槛。比如,必须通过预考才能参加高考,而应届生的预考过线分数远远低于往届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考上大学是很多人跳出农门吃上商品粮的唯一途径,于是复读生就被不平等的招考政策逼上了“顶替学籍”的道路。同时,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及松懈的户籍管理制度等,也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为了拉高升学率,学校往往想办法让一些成绩不错的复读生顶替一些应届生的名字参加高考。
  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顶替学籍参加高考的现象远不止灌南县一个地方,江苏乃至全国各地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在当时,这样的情况已然成为公开的秘密。不过,被顶替的本来就是学习成绩很差的,甚至辍学不读书的。除了学籍被人冒用外,被冒名顶替者的工作和生活并未受到任何影响,因此这样的事情才能被隐藏多年,直到今天被捅出来。
  顶替学籍,当然属于违规行为,但对于20多年前这种“千人顶替学籍”现象,我们又很难对当事人追究些什么。这不是由于时过境迁,相关问题难以核查,纠错存在难度,也不是顶替者人数太多,以至于“法不责众”。我们真正纠结的是,这些顶替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害者,是为了规避不公平的招考政策,争取自己合法的受教育权,才出此下策。
  应该看到,当时的顶替学籍,不完全是个人造成的,而是制度不公所导致的。有关部门对往届生设置更高的分数线,甚至限制报考某些院校和专业,这在当时或许有不得已的因素,但放在今天法治社会的背景下,显然是一种歧视行为,有悖于教育公平原则,直接侵害了部分考生的合法权益。一些人为规避这种身份歧视,作出了不合规定的行为,凸显了私力救济的无奈。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岩指出,这些“违规”事实属于社会转型时期中出现的情况,本质上是学生为了获得学习机会而不得已采取的措施,应不具有道德上的责难性,更不具有真正的违法性,不应该影响到他今后的发展。
  说到底,20多年前被逼出来的“顶替学籍”问题,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教育主管部门、户籍管理机构、学校都有其自身的责任,让当事人个人担责,既不合理,更不现实。在追求平等、公正、法治的今天,不如把那场荒唐闹剧当做警钟,时刻提醒我们在制定政策时坚持平等,拒绝歧视,让每个人都享有公平的机会,别再逼着个体去钻制度的缝隙。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微信

    站长微信

关于我们|手机版|玩慈利网 湘公网安备 43082102000138号 ( 湘ICP备12012604号-1 )

GMT+8, 2024-11-25 05:07 , Processed in 0.08478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在此致以诚挚谢意!

CopyRight © 2011-2024 wanci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