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062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杜方庆:回忆40年前在江垭的读书生活

[复制链接]
10628 3
回忆我40年前的读书生活
(本文作者:杜方庆)
  我们读书时的学制和现在不同,“文革”时期的学制,小学改为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才又恢复到现在的小学六年,初高中各三年。因我父亲50年代就参加了工作了,在江垭岩板田老家无亲人(我亲叔叔当时在江垭供销社上班后调动龙潭湾供销社去了),我母亲就住在娘家,也就是现在的赵家岗乡新桥村,我在新桥出生长大,故长大后就在新桥村开始读书。
微信图片_20210817182911.jpg
我的老家
  教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
  我在龙潭湾中学读初二时,班主任老师是我老家江垭镇岩板田村杜唐老师(我父亲是原岩板田人),杜老师现退休后住江垭农贸大市场内。中学校长是赵家岗乡新桥村胡家沟人,胡祖宝校长,当时我在龙潭湾中学中八班读书。
  读初中时正处于七十年代中期,国家正在搞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困难时期,温饱问题正在努力解决中,在当时的背景下,国家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在龙潭湾中学读书有两三事对我而言是教育深刻至今不忘。一是在一次课间操后校长胡祖保老师训话,原话记不清了因年代久远,只记得训话的内容,校长训话时教导我们全体学生要勤俭节约、体谅家长、辛苦劳作的不易,珍惜家长给的每一分钱,要把一分钱当做两分钱用,接着不点名只点姓,批评在操场内受训的一个同学,讲这个同学就站在你们队伍之中,姓李讲她享受思想严重,不勤俭节约,一个人买了两双凉鞋,讲凉鞋又不是衣服,洗湿了晒干才能穿,凉鞋只需在水中洗一下,当洗当可穿,为什么要买两双凉鞋?当时大部分同学都买不起凉鞋,只有少数同学才穿有凉鞋。二是在一次课间操后,学校管理食堂的老师在给我的学生训话时,手中举着一个大半截熟红薯对我们说,这是他在学生食堂捡到的,讲丢红薯的这个学生浪费可耻,不珍惜粮食,不应该丢,吃不完可以带走,下餐弄热后可以继续吃,教育我们每一个学生要节约勤俭,不浪费。
  在龙潭湾读书时,和当时的玩伴胡子华最要好,因她父亲胡祖保在中学任教当校长,我们两人属于外乡人,又是同一个村的人,胡子华也在龙潭湾读小学,亲如兄弟,有一次放学后,我带胡子华到龙湾公销社杂货门市买玩具玩,那个时候的玩具和种类单一,只有纸炮,就是和书本的纸张多,还小点,五分钱一张,一张有好几十粒粒纸炮籽,放在石头上,再用石头在纸炮仔上一锤,纸炮子就响了,特好玩,小孩、学生都流行玩这个,当时我买了一块钱的20张,本意是每人十张,买后张子华把20张拿在手里就跑到供销社外面河边玩起来了,用石头碰石头(中间放纸炮籽)游戏。刚只玩两下,就被胡子华父亲胡祖保校长发现了,当时他正散步往供销社来。喝问我们站住不动,走到我们身边后,收缴了胡子华手中的纸炮子,并问了谁买的到哪里买的,然后带我们两人到供销社把余下的19张完整的纸炮子退了,退了九毛五分钱,上晚自习睡觉后,校长带胡子华来到我睡的床边,退给我一元钱。
  回想往事对比,现在感慨万千,时代不同,位置不同,认识不同,放在当下,现代年轻人听起来觉得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是无知,可笑,但是当时特殊困难时缺,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教育观和活法。回忆往事,不是要现代人学习理解认同,而是让他们知道父母长辈们经历的一些往事,旧事,让往事、旧事就是成为过去,成为历史。
微信图片_20210817183059.jpg
家乡的山水
  现学校消失不见的学科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在学校读书,不管你是读小学、初中或高中,都记得那个时期在学校读书时,现代学生无法想象的也没有经历过的,我们所学的学科,所谓学科也就是每周每天第一节课为语文课,第二节课为数学课,第三四节课为某某课,其中有劳动课,忆苦思甜课、勤工俭学课等,这是现在学校课程表中消失不见的学科。
  在那个年代,不管哪哪个学校都有一处学农基地,我所知道和现读的学校都有,不知其它县市情况,我读的新桥小学学农基地就在学校后面,山坡上和现在我和王本祥修房子的地块。赵家岗中学学农基地在双河村鱼泉半山上,龙潭湾中学学农基地在原农科所后面半坡上,慈利二中学农基地在江垭镇白岩峪村上面,熊家庄下面的一个山峪中,有几十亩,离二中约六公里远。
  劳动课:当时每个学校建有学农基地,现在回忆起来,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锻炼学生保持劳动能力;二是解决学校食堂菜的来源。不像现在,在市场经济有超市、物流,到处可买菜,那时是大集体时代,生产队制度土地归集体所有,不准农夫搞小自由;三是缓加学校经济不足的压力。
微信图片_20210817182936.jpg
用过的风车
  每周课程表中都有劳动课,多少节视情况而定。多者每周一天劳动课,最少每周一节劳动课,当时我们读书最向往的是每周一节劳动课。因为这一节劳动课不用去学农基地劳动,而是在校园内打扫卫生,除杂草,因当时学园内是土晒草坪,容易长杂草,而在学农基地劳动时,需要带上劳动工具(寄宿生周日上学时从家中带到学校),跑读生上劳动课前,清早上学时带劳动工具上学,劳动工具是劳动课内容而定,有带挖锄、粪桶、弯刀的,学农基地视农季节种植有各类小菜农作物,如玉米、小麦、红薯等,班主任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亲自动手指导示范劳动,并分配有劳动任务和数量,如这两节课,某个班的学生必须把某块地挖完,把某块地的玉米摘下来,全部运回学校。
  我记得在慈利二中读高中时,到学农基地上劳动课,基本上都是一整天,因学农基地远有六公里左右,有一次分配我从二中挑一担大粪。运到学农基地途中,不小心把大粪弄出来,弄到衣服上,臭气熏天,在赵家岗中学读初中时,正值中学修教室,那时建房都是用石头砌的,烂石墙石头全部有学生从双河村大河边河滩上运回学校,每天一到两节劳动课,光运石头就坚持了几个月,这就是我们当初读书时的劳动课,每学期期末时,还评有劳动先进学生,发奖状。
  勤工俭学课:所谓勤工俭学,也就是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为学校创收,如生产队在收割完某一处稻田后,学校安排学生上勤工俭学课,或两节课时,或半天或一天不等,要学生到收割完的稻田中捡弄丢下的稻惠,然后回学上交学校,那时候什么农作物,果实都要捡,山上的油茶果、油桐果、稻谷、小麦等。
  忆苦思甜课:这个基本上每年举办一两次。活动开始前,有学校清一下中农或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红军、老前辈,到学校操场上或大礼堂把全学校学生集中起来,听前辈们讲述他亲身经历的,在解放前所受到的压迫和苦难经过,以及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如何杀敌,如何受敌人迫害的经过,最后讲在共产党领导下如何翻身做主人。过上幸福美满、太平安宁的生活。活动结束后,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安排有忆苦思甜饭,这个饭由青菜、少量米组成,不是干饭,碗中大部分为青菜,少量的米粒,每个学生都必须吃一碗以上,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忆苦思甜记心头。
微信图片_20210817182931.jpg
用过的犁
  寄宿生交学校的特殊物资
  那时读初中和高中,离学校较远的,无法跑读的,只得在学校住宿读书,住学校就得在学校吃饭和洗澡,而做饭和热水必须用柴火,故每个寄宿生每学期必须交大柴200斤左右不等,若吃公餐,也就是在学校食堂统一上桌吃菜,则每学期交黄豆、油多少斤,不吃公餐,自带干菜的不需要交,每个学生和家长视家庭情况而定。大柴基本上都是学生家长用肩挑运到学校,每担挑100多斤,也有少部分学生利用每周日上学时自带到学校的,条件好些的(经济条件)也可以交钱折算抵扣,但在当时条件下,交钱的只是极少数家庭,学校食堂用柴不足部分,由学生上劳动课时上山砍柴运回学校,记得我在龙潭湾中学读书时,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到血泥湖反面,上四方台山上的小路高山上,学生人人带刀,上山砍柴,每人50斤柴以上,砍好后背回学校。
  上学杂记:那时读书,冷天无火烤,热天无电风扇、空调。到了寒冬腊月,上学时自备烤火笼和木炭生火取暖,宿舍生热天睡觉时,人手一把扇子,冷天洗澡每人用一铁桶到学校食堂大桶内拎半桶热水兑半桶冷水,然后到洗澡堂去洗,那时读书,每学期交学费按年级等级,从小学到高中,每学期几元到十元不等,可就是这区区几元学费难道了多少贫困家庭,开学后,到发放新书时没有交学费的不发书。家长没法,千方百计,百计千方,想尽一切办法。弄学费为的是自家小孩也能发到新学期的书本,实在想不出办法的家庭就到学校求情,说好话,保证在期中或期末时交清,这样学校才发新书。因每个班主任承包了的,若学期结束,每个班的学会未收齐,就扣班主任的工资。
微信图片_20210817183602.jpg
幸福的一家
  新桥村就有这么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就住我家对门,姓胡名觉(胡波父亲),因家中兄弟姐妹多,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每期开学得不到新书(要开学一到两周才发新书),到期末考试时,老师交代某某学生学费没交齐的,全部不用来学校,学费交齐了再来上学参加考试,虽然老师这样讲,但家中实在困难,无法交齐学费的学生照样每天上学(也有学生不愿上学的),但这对每一个未交齐学费的学生而言(或风闻未交的),心理上是有一种压迫感和阴影,会影响学业和精神的。结果我这个邻居同学比我小几岁,他读书时恢复了高考,在高考时差几分而落榜,那时高考只要考上了,哪怕是中专生,读书毕业后,国家都安排工作,更不用上说考上大学了。我们读书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虽然我高中毕业,估计学到的文化知识还达不到现在的初中学生水平,估计现在很多人不理解也不相信,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出生在五六十年代,在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年代读书人来讲,这种现象似乎并不少见。
微信图片_20210817183104.jpg
驻村工作照,右一男士为作者
  读书时的点滴往事记忆深刻,时有思念以慰情怀!其实过去的苦难经历也是一种财富,让现在的后辈们知道,让他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曾经我就读的母校,历史随着时光的消逝,一切都渐行渐远,变得模糊了。
(本文作者杜方庆,现为慈利县供电公司职工)

上一篇:罗显庆:李自成及其大顺军在慈利的传说
下一篇:杜方庆:困难时期的山野美食

评论 3

微信赞赏 发表于 2021-8-17 18: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36.158.11.*(湖南省张家界市移动)的土豪网友游客赞赏本文14元聊表心意,只见她眼波流转,巧笑嫣然,轻启朱唇:老铁,对这篇文章,我不仅要双击666,还要给你赞赏!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微信赞赏 发表于 2021-8-17 19: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36.148.120.*(湖南省移动)的土豪网友游客赞赏本文13元聊表心意,只听他爽口笑道:看完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内心的思绪在奔涌,不禁热泪盈眶:啊,好久没见到写得这么棒的文章了!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微信赞赏 发表于 2021-8-17 19: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36.158.11.*(湖南省张家界市移动)的土豪网友游客赞赏本文20元聊表心意,并给了楼主一个大大的拥抱,轻启朱唇,说道:上次有个黑社会团伙拦路想打我,我直接报了楼主名字,吓得他们立马跪下来给我磕头,随后落荒而逃!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微信

    站长微信

关于我们|手机版|玩慈利网 湘公网安备 43082102000138号 ( 湘ICP备12012604号-1 )

GMT+8, 2024-12-4 01:14 , Processed in 0.10278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在此致以诚挚谢意!

CopyRight © 2011-2024 wanci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