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玩慈利网 首页 澧水评论 查看内容

朱勇军:探秘龙潭河老三区的崖墓文化

2025-4-6 21:58| 发布者: 玩慈利网| 查看: 146| 评论: 0|原作者: 朱勇军|来自: 龙潭河风情网

摘要: 龙潭河老三区多个地方的崖墓有可能会存在多个时期,最早在春秋战国,最晚有可能在明朝,为什么这么说,主要在于古人选择墓葬岩石选择硬度上与铁器的发展有关论证,龙潭河镇潘坪村的崖墓,有30多个墓穴,选择的安葬岩 ...

  崖墓为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丧葬的一种,最早历史源于春秋战国,崖墓又称之为岩墓、蛮子洞、仙人洞、悬棺,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生产铁器,由于当时的铁器技术不如现代的成熟,古人在开凿崖墓洞穴时选择了岩石并不是很坚硬的崖壁,多数选择了硬度中等的页岩、砂岩及石灰岩崖壁作为墓葬的地点。

潘坪崖墓(页岩质砂岩)

花椒坪崖墓(一般砂岩)

  龙潭河老三区多个地方的崖墓有可能会存在多个时期,最早在春秋战国,最晚有可能在明朝,为什么这么说,主要在于古人选择墓葬岩石选择硬度上与铁器的发展有关论证,龙潭河镇潘坪村的崖墓,有30多个墓穴,选择的安葬岩石为易风化的砂质页岩,并且不高,离地面很低,成三排分布,可能是由于当时的铁器冶炼技术,及其工具的利用程度不如后面发达,所以只好选择此处安葬,其实在离此地不远的神龙溪里面同向有更好更高的崖壁,但由于岩石更加坚硬,古人的冶炼技术不能达到开凿能力,较硬的岩石的洞穴开凿不了。

高桥白竹峪崖墓(石灰岩)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时代的冶炼技术慢慢有所提高,对岩石的开凿能力变强,及人类迁居,在离潘坪村不远的花椒坪村成为古人的第二个墓葬选择地点,此地的岩石比潘坪村1号崖墓岩石更加坚硬,且安葬的位置更加高,难度更加大,且墓穴较多。

洞溪大浒村崖墓(石灰岩)

  在花椒坪村民的口述中,在过去曾经有很多盗墓贼光顾花椒坪崖墓,盗取了很多的玉器,而在湖南法制频道的X档案中,拍摄时本地村民下到崖墓用刀挖到只有很小的腐烂的木头,没有发现其他物品,只能通过木头和风化严重的墓穴,论证年代久远,通过慈利县文物局专家在慈利发掘出土的文物,及历史文献记载论证为外来慈利的一个具有此习俗的少数民族所为,具体年代为战国前后,慈利多地有崖墓。

龙潭河龙头山脚下崖墓(石灰岩)

  纵观我国古代陪葬习俗,旧石器时代山顶洞,我们就发现有许多散布在尸骸附近的石珠、兽牙陪葬品,说明当时已经有器物随葬的习俗。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玉器的贵重价值逐渐被人们广泛认同,从此“以玉敛葬”的习俗开始出现。到了商周时期,玉器成为统治阶级专属资源,同时被赋予了更加珍贵的价值。历史记载商王帝辛在兵败城破之际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正是商代贵族对“以玉敛葬”习俗文化的衍射。

龙潭河东溪河崖墓(石灰岩)

  西周时期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以玉敛葬”的风俗已经成为西周贵族敛葬文化的重要组成。河南省三门峡市北部的虢国墓地,先后发掘出土了近万件古代陪葬玉器,充分论证了古代贵族对玉器的偏爱,“以玉敛葬”的社会风俗已经基本形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东周王室的日渐式微,天下诸侯纷纷各自为政、诸侯国贵族的敛葬玉器更是达到了极致,从数量到质量都发展到史无前例的程度。位于太原南郊金胜村的春秋晚期晋国赵卿大墓,就发掘出土了多达300余件精美的玉器。

龙潭河潘坪上游崖墓80年代曾遗留有一具崖棺

  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则是战国早期葬玉文化的重要代表。这其中不仅有震惊世界的曾侯乙编钟等国宝级文物,同时还有大量精美绝仑的陪葬玉器。但是到了(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从此玉衣殓葬习俗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以玉敛葬的风俗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到了隋唐宋元之际,专为敛葬而制的“葬玉”已基本不见。

牛车河崖墓(石灰岩)

  通过历史冶炼技术的发展,陪葬的习俗,我们不难看出我们本地崖墓的历史发展规律,及选址迁移的线路,龙潭河潘坪两处崖墓选址一高一低,岩石的硬度各有不同,潘坪上游的崖墓遗址在80年代曾经遗留有一具崖棺,本地人多人所见,后因暴雨山体垮塌崖棺坠落下落不明,而在此地的崖墓有有两种形式,最后一具崖棺是选择的天然形成洞穴,而下方是与白竹峪、大浒、龙头山、东溪河、牛车河相同开凿的形式。

桃源崖墓保护牌(牛车河境内)

  有可能潘坪崖墓是起始点,花椒坪崖墓是潘坪崖墓的衍生,其他崖墓是这两处崖墓的衍生,潘坪崖墓可能为战国前,花椒坪崖墓河道曾经在2008年后,被发现河道中一屋顶形式的石头一方,有完全不认识的石刻文字,可惜被人吊走不知去向,有可能为战国,而潘坪上游崖墓最后的一具崖棺可能为明清,由此可以说明龙潭河老三区的,人文历史可以追索到很久远的年代。

  桃源2010年考古佐证了桃源多地的崖墓为汉-清年代,有可能是慈利这只少数民族迁移。

  以上论证只是个人查阅多方资料,及实地考察搜集与高桥陈林航拍,对我们本地崖墓文化的个人观点,欢迎各方专家留言指正。


发呆

搞笑

加油

愤怒

无语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

点击排行
热门推荐
  •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微信

    站长微信

关于我们|手机版|玩慈利网 湘公网安备 43082102000138号 ( 湘ICP备12012604号-1 )

GMT+8, 2025-4-9 19:32 , Processed in 0.048884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在此致以诚挚谢意!

CopyRight © 2011-2025 wanci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