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至2025年,是张家界市总工会女干部谢晚琴驻村帮扶的十年,也是她无怨无悔奉献青春的十年,更是她与乡亲们共同见证新时代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乡村振兴相衔接这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十年,“作为千千万万名扶贫振兴帮扶干部的普通一员,能有幸参与其中,此情不渝,此生不悔”。 初心映百寿,带领贫困村率先富起来 位于五雷山下的百寿村,2014年时基础薄弱、产业缺乏,群众收入不高,用电难、用水难、出行难问题明显,全村综合贫困发生率17.8%。“全村20个组,有8个组非常偏远,通组公路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修建的简易土路。” 向贫困宣战!谢晚琴一到任就不分昼夜走访、马不停蹄调研,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在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的基础上,因村制宜制定出精准脱贫计划。 在百寿驻村六年,2300多个日日夜夜,这里的山山水水见证了谢晚琴的付出—— 她牵头为百寿村争取600多万元项目资金,围绕群众需求改善升级基础设施、美化亮化村容村貌,村里路宽了、电通了、路灯亮了、文化广场建起来了。 她推动百寿村弘扬优良文化,提振村民精气神,把村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打造成全省样板。2016年,全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场会在百寿村观摩。 为创新发展村级产业,她带头试种50亩富硒优质稻,带领村民一起下田插秧割谷,亲测成功后在全村推广,并将8万元利润全部回报给贫困户和大病患者,之后她成功组织“我在百寿有块田”认筹富硒稻活动,以每亩每年3000元的价格动员社会各界与村里签订富硒稻田认筹协议,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30多万元,成功探索出“富硒产业+众筹参与+农耕体验+线上销售”的产业扶贫“百寿模式”。 百寿村首届“一界农户丰收杯”富硒香米割谷节 持续不断的努力换来了有目共睹的脱贫成效:2016年百寿村成为全市首批整村脱贫出列的贫困村之一;2017年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并成功创建小康村;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较2015年翻番;百寿村还先后获评“湖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慧心润大庄,引导软弱涣散村强起来 零溪镇大庄村毗邻慈利县城,背靠羊角山,本应发展较好,但因之前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里“三峪连三坡”,基础设施差,产业发展难,集体经济弱,全村有脱贫户82户304人、监测户4户1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2%。 关于大庄村之前的困难,当地村干部这样描述:村里基础设施是一些“桩巴路”“桩巴山塘”,找不出一条5米宽的道路,没有一盏路灯,全村19个村民小组只有3台变压器,电饭煲煮不熟饭。“更别提发展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唯一来源就是生态公益林补贴。” 四年时间,擅长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谢晚琴带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全村群众一起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改变了大庄薄弱面貌,带来了山乡康庄巨变—— 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建成“和美乡村”;断头路被加宽并打通成环线;184盏高标准路灯照亮村庄主干道的夜晚;14台变压器让曾经煮不熟饭的村民用上了空调;全村1400多人全部实现安全饮水;积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每年办好“重孝道、知感恩、传美德”重阳节文艺联欢品牌活动;打造路灯杆文化宣传走廊,建设村史村情文化宣传墙,定期举办农民运动会;新建的大庄村宪法主题公园还带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建成了各级工会的活动基地和县城的“后花园”…… 大庄村 燕子桥村举办首届友好农民运动会 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柑橘、香椿、药材种植基地发展成规模,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0年的5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35.9万元,实现了从软弱涣散村、经济薄弱村到经济强村的转变。 2021年,通过村级换届汲纳4名“80”“90”后大学生进村任职。2022年开始,村里实行村“两委”干部“轮值主事”制度,4名年轻村干部按季度轮流值班主事,工作业务水平和服务群众能力全面提升,该村各项工作争先创优、亮点不断,几年间荣获“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村”“张家界市市域社会化治理示范单位”“张家界市文明村”“慈利县乡村振兴先进村”“慈利县党建提升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冰心赠乡亲,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事 2024年底,大庄村碾坊峪骨干塘改造完成。站在塘堤上,大庄村支部书记李刚勇心潮澎湃。这个跨堤46年、村民呼吁多年希望整修的“桩巴塘”,终于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完成了改造。 “本轮驻村期内修好碾坊峪骨干塘”是谢晚琴在2021年一次党员大会上的承诺,近两年她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方争取,终于兑现了这份承诺。改造后的碾坊峪骨干塘库容面积8万立方米,启用后将彻底解决大庄村和拣花村两个缺水山村的生活用水和抗旱难题。 谢晚琴帮助村民抗旱送水 群众的需求和冷暖,谢晚琴从不敢怠慢。自2014年驻村第一天起,她就把村里当成自己家,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事。 百寿村覃波一家因病因学致贫,曾是全村最困难的贫困户,谢晚琴不仅帮助其争取大病救助、社会爱心助学,并联系省城医院开展治疗,后在覃波病情好转后又帮他推荐工作,彻底将老覃一家从贫困漩涡中拉了出来。 贫困户姚进之曾住着年久失修的土砖房,本应实施危房改造,但他当时要求政府出资10万元帮他建新房。谢晚琴帮他争取“我想有个家”住房保障社会帮扶资金,并先后40多次上门做工作,最终姚进之被真诚打动,在政策范围内修了新房住进新家。 十年多的扶贫振兴驻村岁月里,她爬遍了百寿村、大庄村的每一道山坎,走访了百寿村、大庄村的每一户村民,她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一个个要解决的问题,写满了一个个她惦记的名字,比如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二杨”的矛盾纠纷调解、尿毒症患者陈敏、白血病患者谢海武、贫困学子杨志萍杨胜男等等。用真情换真心,如今百寿村和大庄村的群众都把“谢书记”当成村里的“女儿”,而她自己笑侃:这十年多,我只是从一名机关女干部成长成为一名老百姓认同的“村姑”。 |
关于我们|手机版|玩慈利网 湘公网安备 43082102000138号 ( 湘ICP备12012604号-1 )
GMT+8, 2025-4-13 20:26 , Processed in 0.05173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在此致以诚挚谢意!
CopyRight © 2011-2025 wanci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