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系列照片由芬兰牧师拍摄,现存于芬兰国家博物馆,感谢这位国际友人,通过这些照片,我们可以穿越百年时光,回到百年前的慈利,看看那时候的慈利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慈利县城(1920年摄),应该是站在羊角山上拍摄的,远处可见琵琶洲和整个县城,看起来房舍众多,很是繁华。近处是不知名的树,有点像科了枞枝的枞树,这些树早已不见,现在同一位置应该早就改种橘子树了吧? 慈利文庙(后为印刷厂现卫生防疾站 1903年摄),可以看出当时文庙处于郊区,规模也很宏大,前面田里好像是稻荏,没有码的稻草,初步推测拍摄于冬天。 福音堂(现武装部 1903年摄)摄像的芬兰牧师估计就是在这里传教的。1903年拍摄时间存疑,看图中三人,明显都没有辫子,1903年清朝还没有灭亡,应该不会出现没辫子这种情况。而那位黑衣黑帽皮包客可能是慈利本地有名士绅,推测此照片应该拍摄于1912-1920年之间。 永安准提庵(1920年摄),河滩卵石四布,远处那个七层白塔很有意境。河堤树木稀疏,护河工程没有做好,涨大水两边民居就遭殃了。 石门至慈利途中的庙,这庙建立在巨石之上,道路也是险峻,不知道庙里和尚生活用水要走多远才能挑到?想想都觉得苦啊。 五雷山(1922年摄),跟现在差不多,只是建筑没有现在的宏伟壮观。 五雷山下(1933年),可见田里都栽种的有作物,有点像棉花。那棵大树如果没有锯掉,现在应该也是保护树木了。 慈利江垭街市(1914年2月16日),全是木排山屋,村居类型的,有的家庭还有长长的院墙,应该是当时的土豪了吧? 九溪(1914年2月16日摄),当时的慈利县城规模已经很大了,毕竟是千年老城啊 岩泊渡旁的龙王庙,那么高的孔,上香真的方便吗? 通津铺溶洞(1914年2月14日),右下角有一个女人,探出半边头来偷看,看起来有点瘆人。 溇水原龙潭湾(1914年2月16日摄),左侧可以看到木船划过 零溪河白竹水段(1914年2月24日摄),现在没有这么丰沛的水了。 澧水峡谷(1905年),那时候还有很大的帆船呢,当时公路不发达,很多时候看水路运输,通津铺这类水埠当时可是盛极一时。 澧水溪囗段(1914年摄),溪口水路十八弯,也是相当凶险的水路啊。 (图片来源:走读慈利 部分文字由玩慈利网分析撰写) |
关于我们|手机版|玩慈利网 湘公网安备 43082102000138号 ( 湘ICP备12012604号-1 )
GMT+8, 2025-4-4 02:50 , Processed in 0.04111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在此致以诚挚谢意!
CopyRight © 2011-2025 wanci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