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历史神秘悠久,这里的文化神奇灿烂。71万勤劳纯朴的慈姑儿女,正以创新的理念,开拓的精神,忘我的干劲,谱写着一曲文化强县的宏伟赞歌。 慈利素有“湘西门户”、“金慈银澧”之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土汉多个民族繁衍生息。厚重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早已成为慈利开放的名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文体广新系统干部职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大力加强文化体育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在文化阵地建设、艺术创作与生产、非遗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广大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有力保障,较好的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全面构建和谐慈利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夯实基础,健全网络 走进焕然一新的慈利县影视中心,舒适的环境、先进的设施展示着一流县级剧院的新形象,这里集文化演艺、会务接待、3D影视于一体,是县委县政府2016年耗资近千万元对旧剧院进行提质改造的结果,也是县委县政府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几年来,慈利县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各类规模不一、特色不同的文化场所遍布溇澧大地。县城现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剧院各1个、数字影院2家;其中文化馆已评定为国家一级馆、图书馆已评定为国家二级馆。25个乡镇都建有综合文化站,村村都建有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具备多功能活动厅、书刊阅览室、培训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和管理用房。 2015年慈利县开始创建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年整合建设资金220万元,带动了全县各方面1700多万元的资金投入到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中,新建、改建综合文化站4个,建设了30个标准化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带动了其他40个村建设、改造文体活动中心。2016年新建、改造42个项目村,对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提质改造,对62个村级文化活动室进行修缮,到2016年底全县共有86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13个省级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预计2017年底可全部建成,起到了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的作用。 立足品牌,打造特色 突出“一乡一品”,挖掘民间文化资源,走特色发展之路,慈利县将乡村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相融合,激发乡村文化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文化部门每年组织大型文化活动达20场以上,重点在慈利县文化“金字招牌”上做好做足文章,重点打造了龙潭河板板龙灯艺术节、南山桃花节、五雷山庙会、溇江艺术节、抬毛菩萨、岩泊渡二端午龙舟节等文化活动品牌,先后推出渔浦书院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红岩岭户外拓展园、走千年茶马古道等精品文化旅游项目,使土家独特的文化传统得到弘扬,文化品质得到彰显,文化影响力得到增强。苗市镇的黄花溪景区由于举办杜鹃花节而撩起神秘面纱惊艳众人,每年接待省内外自驾游客近十万人次,带来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文化与旅游经济的深度融合,使老百姓尝到了甜头。2016年12月,在高峰土家族乡茅庵村举办的慈利县年货订购会暨“打硪号子”文化节活动上,销售腊肉、干菜等农产品近30万元,来自长沙和本地的餐饮企业与村里农户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溪口的金秋梨、南山坪的蜜桃都在当地文化活动的带动下供不应求。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县各种特色文化活动共为群众直接创收660余万元。 广播电视,全面覆盖 像杨家坪村干部这样,把广播作为日常工作、应急预警的好帮手和当地村民不可缺少的信息工具,已经成为全县乡村干部的共识。 近年来,全县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建成了25个乡镇广播站,完成了427个行政村“村村响”工程的安装调式任务,在全省率先实现“三级连网”,共计安装高音喇叭5292只,低音音柱383只,全县广播声音综合覆盖率达90%以上。 实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是“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行的服务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五年来,县文体广新局发放“户户通”设备17280套,完成信息录入安装达100%,解决了山区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 非遗保护,传承发展 2017年6月9日-15日的张家界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非遗项目打硪号子、三棒鼓、汉戏、阳戏、傩戏等一路唱来,打糍粑,舞龙、渔鼓、龙舟等非遗项目竞技比赛,板板龙灯、抬故事、哭嫁等特色非遗项目展示,手工制茶、根雕、竹篾制品让人们零距离感受这些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 每年三月初一“抬毛菩萨”、老棚造纸术等这些古老的民间民俗文化,也在保护、传承与发展中,焕发出崭新魅力,融入现代生活。全县现有3项省级非遗项目,21项市级非遗项目,102项县级非遗项目,17位市级传承人和64位县级传承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7年1月成立以来,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传承人的保护工作。目前,全县已建成板板龙灯展示展演基地和慈利汉剧展示展演基地,建立了岩泊渡红薯粉丝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化脓炙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
关于我们|手机版|玩慈利网 湘公网安备 43082102000138号 ( 湘ICP备12012604号-1 )
GMT+8, 2024-11-24 03:27 , Processed in 0.06023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在此致以诚挚谢意!
CopyRight © 2011-2024 wanci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