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湖南的这次合乡并村,对我们慈利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慈利今年刚获得省直管的机会,各类政策、资金都有所倾斜,是好事。所以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住这次机会,让它成为慈利腾飞的另一个起点。 细读相关规划,从字面上理解,主要是与其他省份相比,湖南的单位村镇人口和面积过小,总数过多,所以这次的合乡并村行动,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优化区域行政结构,裁汰冗余人员,重点撤并那些人口少的乡镇,让民众办事更快更高效。 如果仅仅按照字面上去理解,并机械地执行,那样只能得60分,因为格局太小,并没有充分利用到这次合乡并村有可能带来的巨大机会。 笔者认为,合乡并村,并不能简单理解把几个小的乡合并成一个大的镇,或把几个小的村合并成一个大的村,而更应该以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以合乡并村为契机,以调整优化农村现有产业结构为目的,科学化地进行慈利县乡镇整体综合布局。 比如说,慈利的许家坊乡和阳和乡,三官寺乡和赵家岗乡,都是两两相临的两个乡,乡情相似,主打产业相同,则可以不管他们人口多少,进行合并。由于临近武陵源,新合并的三官寺乡,可以主打旅游产业,以张家界大峡谷为切入点,先从武陵源那里引流客源,通过综合包装,宣传推广,将其打造成可以与武陵源相媲美的慈利旅游景区。而慈利的三合口乡、庄塌乡茶叶比较出名,也可以合并,然后利用规模效应,创立地区茶叶品牌,做大做强茶叶产业,成为慈利的“茶都”。 由于笔者知识面有限,并不完全了解慈利各乡镇的特色产业和具体情况,权当作抛砖引玉之用。 综合来说,对于合乡并村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该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合并同类项,进行差异化布局管理,各乡要有自己的主打产业,做出特色,县里统筹全局发展。 上面说了个人对合乡并村的看法,那么,合乡并村后,接下来怎么做,好让我们慈利能够破茧成蝶,笑傲湖南呢?笔者认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社,是未来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慈利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大家都知道,随着农民工和大学生涌进城市,农村越来越呈现出“空心村”的趋势,以笔者所在的朝阳乡为例,一个村户口少的几百人,多的千把人。然而,实际中整村外出打工,整村田地抛荒的例子并不鲜见,留下的大多数是老弱病残,妇女儿童,有人曾感伤地说过,现在农村死个人,都找不到八个壮劳动力抬灵柩。 毛主席的名言“事情正在起变化”,的确,农村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可以说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发展的十字路口:是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任由农村衰败下去呢?还是通过政策调整,同样把农村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里,笔者开出了一剂良方:重走农村合作社的道路!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我国曾经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农村合作社化(后面是人民公社),具体表现就是农民所有生产资料充公,农民变社员,一起在公社食堂吃大锅饭,劳动计工分,年底盘帐分粮食。然而,这个先进的生产关系由于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最后遭受到了失败,还造成了三年饥荒,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刘少奇提出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现在看来,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下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它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中国几千年来的小农经济,在没有生产力得到大力提高的前提下,在没有多样本试点的情况下,贸然全国推行,最终碰了个头破血流。当时国家城市化率不到20%,又由于严格的户口政策,大量精壮农村劳动力受困在农村,而农村可用土地有限,造成了严重的人地矛盾。比如说,本来一亩地,一个农民一天就能铲完的事,合作化后,为了安排人力,一亩地分派了十个社员,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么多社员铲一块地,反而降低了单位劳动力的生产效率。而如果像东北“北大荒”那样,地广人稀,合作社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分工合作,机械化生产,“北大荒”也就能够成为“北大仓”。 不过,虽说当年合作社(人民公社)失败了,但是在当时条件下,极大地调动了人力物力,凭借简单的生产工具,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桥梁、水库等,为接下来改革开放飞速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当时慈利修建一个赵家垭水库,没有机械化设备,全部是人力,铁锤钢钎炸石头,挑土垒坝,几十万人十多年的心血,慈利人民直到现在还在受惠。 然而,几十年过去,我们的物质条件已经大为改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空前提高。机械化、甚至是信息化早已经走进我们的大众农户家庭,现在很多的农业生产,已经有相当比例是机械完成的,如打田机,插秧机,收割机,农村也不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以往的一丘田十多人插秧,十多人割谷,用板桶板、狂踩打谷机的恢宏场面只怕是再也见不到了。现在一台收割机,一个操作员只要几天时间,就可以收割完全村的稻田。原来靠单干,每个农民分几分地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太适合社会经济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确立的生产关系已然落后于当前先进的生产力。 在国外,农业大部分都是私人农场主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个农场主,凭借先进的机械设备,就能管理几万英亩,甚至是几十万英亩土地的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直升飞机喷洒农药,越野车放羊,看得我们这些习惯于联产承包的中国人真是不明觉厉,艳羡不已。 当然,我们并不能像他们那样,搞土地兼并,搞土地私有化。他们的规模化生产我们是可以学习的,就像工业时代的小作坊,效率远没有规模化的流水线生产率高。我们完全可以以村为单位,甚至于以乡为单位,统一规划,统筹发展,成立新型的农村合作社(农业公司),农民以土地入股,成为合作社社员、公司股东,打破原来各家田地之间的界限,合理分配任务,私有生产资料不充公,可以租借给合作社或公司,更不吃大锅饭,合作社每个月发放工资,年底分红。同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在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条件下,管理一个村,甚至一个乡的土地,只需要少量人口,就可以把农村大片抛荒的土地盘活。在这片土地上,可以种粮食,种经济作物,也可以搞生态农业,搞绿色产业。往低了说,不仅能让农民增收,还能促进粮食生产,有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往高了说,可以让农民致富,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既有绿水清山,更有金山银山,彰显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越性。 当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可以先拿几个村,几个乡来做试点,如果可行,则可以全县推广,甚至作为典型,在全市、全省、全国推广经验,到时候“农业学大寨”,成了“农业学慈利”,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县的综合影响力,还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访问、学习、旅游,想想都有点小激动呢! 比较华西村和小岗村,华西村坚持公有制合作化,小岗村开创“家庭联产承包”,可以说都是我们的样板工程。但几十年下来,结果已经出来了,小岗村土地分散,当初的“联产承包”,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无法形成规模化的产业,无法致富;而华西村则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商业集团,人人致富。我们不能说小岗村就走错了,面对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小岗村的做法是正确的,效果立竿见影,极短时间内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后续发展乏力;而华西村呢,公有制坚持了下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适应了生产关系,日子越来越好,发展后劲充足。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最著名的一句话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现在我们的“生产力”已经跑到前面去了,那么,我们的生产关系,是不是应该马上作出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呢? (本文作者:张道东) |
关于我们|手机版|玩慈利网 湘公网安备 43082102000138号 ( 湘ICP备12012604号-1 )
GMT+8, 2024-11-21 18:56 , Processed in 0.06155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在此致以诚挚谢意!
CopyRight © 2011-2024 wanci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