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湘西门户”、张家界的“东大门”,属国家级生态功能区、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少数民族聚集县和革命老区县,是全国知名的“杜仲之乡”、“大理石之乡”、“温泉之乡”。全县总面积3480平方公里,辖31个乡镇、68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0.2万人。自2009年来,慈利县有计划、分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地推进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培训班78期,培训基层财政所、委托代理记账机构、村支部书记、村报账员等各类农村财会人员3852人次,极大提升了农村财会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有效促进了基层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加强领导,夯实工作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慈利县始终坚持把做好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作为服务“三农”工作的一项大事来抓,成立以县财政局局长为组长的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时贯彻并转发上级财政部门相关文件,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完善培训措施,规范教学管理,选聘优秀师资,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责任追究制,研究、协调、解决培训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并督促指导各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收集受训人员名单和相关资料,有针对性地制定并上报培训方案和培训措施。 注重自身建设。慈利县多次派人员参加省财政厅干教中心(函校)举办的财政支农政策师资培训和管理人员培训,认真学习上级相关文件及领导讲话精神,领会当前培训教育的特点和趋势,了解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的意义和内容,熟悉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并与兄弟区县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其先进的工作理念和培训方法。同时注重培养管理人员及授课教师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习习惯和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基层的培训理念,要求管理人员及授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立足本职,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将知识和经验及时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 积极开展调研。为了做好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在开展培训前,该县组成5个调查组,深入全县31个乡镇、681个村(居委会),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问卷答题等方式进行调研,对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活动所需的教材及培训内容和方式等与学员进行了交流,广泛征集了意见和建议。通过开展调研,摸清了基层的实际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培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创新方法,确保培训质量 送教下乡,上门培训。慈利县地处武陵山区,地广人稀,各乡镇都有行政村分布于远离乡镇人民政府的大山深处。为降低培训成本,方便学员就地培训,慈利县创新培训模式,避开农忙时间,带教员、教材和课件送培训下乡,对偏远学员采取统一安排食宿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对就近学员采取发放伙食补助、不安排住宿的方式进行培训,并在选择培训内容和规范培训程序上做到精益求精。这种因地制宜,点面结合的培训方式,既支持了学员增产增收,又抓住了农闲时节培训学习的大好机遇,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与培训学习的矛盾。 突出重点,因材施教。在每一期的培训开班典礼上,慈利县财政局和培训地所在乡镇政府领导都要作动员讲话,对学员提要求;集中培训时,县财政局工作人员坚持全程服务,与参加培训的学员一同听课、一同讨论。为保证培训效果,授课教师结合农村财会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编撰学习资料,采用投影的方式授课,授课结束后进行提问测试,并结合学员的农村生产、生活和工作实际与知识结构,把握学习进度,搜集、整理、归纳学员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这些问题作为培训重点,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张家界市财政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充分肯定了该县的做法,并在教材配备、内容审定、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与支持。 结合实际,双管齐下。农村财会人员长期扎根基层,知识更新少,学习机会更少,大多数人对工作也没有热情,根据这一实际,慈利县在具体培训过程中,除要求学员完成必要的专业知识培训任务外,针对学员的职业特点,把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重要意义与党的涉农政策、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风趣幽默的培训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引导,牢固基层反腐倡廉防线,让学员意识到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懂得在基层工作中,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的重要性,让学员在道德情操方面成为群众的表率,成为农民群众的领路人、贴心人。 三、学以致用,促进和谐稳定 提升能力优服务。通过开展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加深了农村财会人员对财政支农政策的理解,明白落实财政支农政策不仅是取得补助、补贴的问题,而且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实现脱贫致富的问题。参加培训后的学员对这一点有了高度认识。因此,他们在工作中政策性很强,如在向农户收取税费时,会向农户耐心做好政策解释工作,按时把收取的税费全额上缴到财政所,不会再截留挪用;在村级财务管理方面,能够按照财务制度行使监督管理职能,有效堵住村级财务管理的漏洞,使村级财务更加清晰;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会根据现行的支农惠农政策,对农户进行针对性指导,等等。 规范管理树典型。2009年以前,慈利县村级财务管理较为混乱,“包包账”、“糊涂账”、“跑路账”现象普遍存在。如某镇的25个行政村中就有6个村常年不做账,收支单据就随便包在报纸里,村干部每人一包,谁收到钱谁用,属于典型的“包包账”。如遇村干部换届落选,落选者会发牢骚,严重的会斗气外出打工,连同“包包账”一同“失联”。再如某乡一名村干部挪用公款10多万元,群众怨声载道,集体联名到当地政府声讨。政府刚组织人员介入调查,这名村干部就连夜跑路,一去不复返。为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慈利县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在2009年将村级财务委托乡镇财政所统一管理,实行“村账乡代管”,村里只设报账员,乡镇财政所代理村账会计业务,每个乡镇只设一个资金账户、一名资金会计,分户核算各村资金收支业务。同时将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与推动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相结合,提升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自身责任感,鼓励他们当好“宣传员”,大力宣传党和政府支农惠农的财政优惠政策;支持他们当好“参谋”,根据村里的实际,指导村里制定开支计划,实现村级资金合理支配,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培养他们当好“管家”,严格遵守财经法规,杜绝腐败和浪费,使支农资金安全有效地运用到新农村建设等农村公益事业上来。慈利县“村账乡代管”工作,创造了全省乃至全国村级财务管理的突出典型,得到省财政厅的充分肯定。先后有湖南、湖北、河北等几十个县市财政部门专程来到慈利县就村级财务管理学习取经。 受惠于民牢根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财政部门加大了支农投入,支农资金规模不断扩大,慈利县在宣传财政支农政策、管好用好支农资金、实行村级财务公开、严肃村级财务纪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切实解决了农村财会工作中不同程度的问题。现在,慈利县因村级财务问题引发的矛盾减少了,村民喊冤、上访、围攻干部的现象也没有了。财政支农惠农资金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转换成人人看得见、摸得着的水泥路、灌溉渠、防护林、防洪堤、沼气池等公共基础设施,五保、低保、医保、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切实受惠于民,农民对村干部从怀疑转化成信任,村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增强,营造了民主和谐的社会氛围,稳固了基层政权,促进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为慈利县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筑牢了根基。 |
关于我们|手机版|玩慈利网 湘公网安备 43082102000138号 ( 湘ICP备12012604号-1 )
GMT+8, 2024-11-23 02:14 , Processed in 0.06381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在此致以诚挚谢意!
CopyRight © 2011-2024 wancili.com